5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为4.6%,比上次预测提高0.3%,2022年为3.8%。其中,中国和印度增长预期上调为5.2%和5.9%,亚太范围内,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排名第一。
中国将成为今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关键驱动因素
(资料图)
报告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环境收紧,通胀高企以及美欧银行业危机拖累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为亚太和全球经济提供了巨大动力。
中国和印度将推动2023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达到4.6%,超过2022年的3.8%。这一预测较2022年10月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上调0.3%。这也意味着亚太地区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70%左右,而在亚太范围内,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排名第一。
IMF亚太部主任Krishna Srinivasan指出:
此外,中国经济重启对亚洲地区至关重要,对亚洲产生的溢出效应将集中在消费和服务业需求方面。IMF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2%;同时中国官方将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
另一方面,IMF亚太部副主任Thomas Helbling指出,房地产业是中国面临的长期挑战。中国的支持政策令龙头企业受益,但实力较弱的房企尚未走出困境,经济较弱的地区也无起色,有待买家恢复信心。应更积极协助较弱房企重组,推出更多措施支持行业。
其他地区增长预测也纷纷上调
随着亚太地区的产出缺口正在缩小或已经缩小,汇率贬值仍在传导到国内价格,遏制通胀的斗争仍然存在。 通过分析发现,当通胀已经很高时,汇率转接会更强,就像目前许多亚洲经济体一样。
然而,大多数国家的货币紧缩已经放缓或暂停。鉴于通胀风险仍然很大,该机构表示亚洲的货币政策需要保持紧缩,直到通胀持续回落到目标水平。
以日本为例,产出低于潜在水平,通胀预期保持低迷。在通胀上升的情况下,日本的货币政策方向存在不确定性。自10月以来,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显著上升。
日本货币政策的变化导致政府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上升,可能会通过日本投资者产生全球溢出效应,这些投资者在国外债务工具中拥有大量投资头寸。
下面来看看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测:
同时,IMF警告称,由于西方国家上调利率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使经济活动承压,全球经济增长或将放缓。同时,多国通胀率居高不下、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银行业危机也给经济前景带来诸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