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正式启动之后,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一连发布了7家财险公司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的开业批复。
无一例外的是,这7家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根据政策引导均设立于临港新片区。根据“上海临港”官方公众号信息,除了这7家已获准开业的再保险运营中心,还有数十家机构申请了运营牌照。而在8月20日临港新片区四周岁“生日”当天,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将正式揭牌,迎来首批入驻机构。
(相关资料图)
7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同时获批
打造国际一流的再保险中心一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而在这个过程中,定位为面向全球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的再保险国际板,则可以助力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
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同时,配套政策《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也正式发布。
《实施细则》中明确,鼓励境内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专营再保险业务。而此次,就有7家保险公司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
这7家保险公司均为财险公司,分别为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阳光财险、国任财险、安盛天平以及紫金财险。从名单来看,资金性质上既有中资公司也有外资公司,经营规模上既有大公司也有中小公司。
从批复内容来看,这7家再保险运营中心需由所属保险公司授权经营再保险业务,但经营区域可以是全国范围。
许多保险公司原来就有再保险业务部门或团队,为何还要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我们也在申请再保险运营中心。一方面,这是为了迎合政策引导,之后在再保险国际板中开展业务更为便捷;而更重要的是,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一名保险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
据了解,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战略架构中,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即再保险“国际板”)是其核心。作为载体,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提供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的集中登记、交易、清结算、信息披露、资信管理、合同存证等服务,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
“境内外保险主体通过在功能区内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或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席位等方式开展再保险业务,可享受专有的财税优惠、资金跨境便利和差异化监管等系列配套政策。”在5月末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宁介绍称。
根据《实施细则》,鼓励保险、再保险机构通过在功能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专营交易席位等方式对接支持政策,对相关机构设立、迁址等环节给予便利化支持。同时,对在上海新注册设立或新迁入的、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中外资再保险机构、再保险运营中心,在上海金融发展资金中按规定给予开办、租房、增资和专项扶持。
而从7家再保险运营中心的设立地址来看,均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水芸北路9弄,这一地址位于临港新片区金融湾园区范围。据媒体报道,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办公场址也选定在该园区,并根据预计入驻机构情况,另安排附近一栋楼宇随时备用。
业内人士分析称,鼓励在临港集中设立再保险国际板的相关功能区,更利于进行再保险机构和人才的聚集,也符合临港新片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的发展目标。
本月交易中心将揭牌
上述7家再保险运营中心的获批,无疑预示着再保险国际板的建设正在加速。而在这7家再保险运营中心之后,会有更多的相关机构集聚国际再保险功能区。
临港新片区工作人员在7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已有超过30家海内外的再保机构申请了运营牌照。对于申请落地新片区的境内外再保险运营中心,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加快审批流程,目前各家再保机构也正与上海保交所新建的国际板交易系统进行对接。
根据“上海临港”公众号信息,8月20日,在临港新片区成立四周年当天,作为再保险国际板交易载体的再保险交易中心将正式揭牌,迎来首批入驻机构。
在业内人士看来,意欲激活境外分入业务的再保险国际板的启动恰逢其时。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同时,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因为疫情、地缘冲突、通胀等因素,全球直保和再保的费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相对而言,我国费率水平相对平稳,因此目前类似风险在境内外的费率差较大。
“对于中国如此巨大的保险市场来说,在参与国际市场的运作中,需要有一个窗口让国际市场看到和获得中国的承保能力。如果说中国的承保能力足够且价格更有竞争力,那对于国际的分出公司来说,当然愿意来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看,再保险国际板的出现是非常正面的。”一名参与再保险国际板建设的外资保险机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他也提醒,再保险和一般金融产品有所差异的是,虽然交易流程及交易单证等可以标准化,但底层风险及保险方案各单各异,甚至千差万别。因此,我国的分入公司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全球各地风险的不同情况,分辨出可保风险,之后与分出方建立信任。“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再保险国际板走向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上述外资保险机构高管表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